发车前15分钟即当地时间16:45,阿尔伯特公园上空的乌云终于抑制不住雨滴降落。2010年澳大利亚大奖赛将成为自1985年以来首届雨 战!红牛车队德国小将维泰尔杆位发车,旁边是队友韦伯。阿隆索和巴顿占据第二排,第三排是马萨和罗斯博格,舒马赫排名第七,汉密尔顿仅在第11发车。赛道表表面只是潮湿,并无积水。所有赛车换上中性胎。
发车阶段出现事故。第三位发车的阿隆索启动速度太慢,掉了几个位置。入第一弯时,阿隆索右后轮挂到巴顿的左前轮,导致赛车失控掉头,还撞到了左 侧的舒马赫。舒马赫赛车前翼被撞坏,不得不进站更换。马萨、库比卡和汉密尔顿发车最快,分别升至第二、第四,和第七位。首圈第一阶段的最后一弯,日本车手 小林可梦伟失控撞到右侧护墙,反弹后又撞到霍肯伯格和布埃米。三辆赛车同时退赛,安全车出动。
唯有阿隆索与大家背道而驰
第三比赛圈恢复。维泰尔继续领跑,韦伯超越马萨回到第二位。马萨车速明显较慢,被库比卡和罗斯博格紧紧咬住。汉密尔顿超过队友巴顿后升至第六位。巴顿在第6圈率先进站,他更换干胎搏赛道变干。通过巴顿使用干胎两圈的情况看,单圈时间快了3秒。
第8圈,除维泰尔和韦伯之外的大量车手进站更换干胎。维泰尔和韦伯分别在第9圈和第10圈换干胎。维泰尔回到赛道后仍然领先,巴顿升至第二位。 库比卡、罗斯博格和马萨排名第三至五位,韦伯从第二降至第六位,被汉密尔顿紧逼。追至第十位的阿隆索向巴里切罗和德拉罗萨发起进攻。
随着车手换上干胎,赛道逐渐变干,比赛进入稳定期。维泰尔不断刷新最快圈速,单圈时间领先巴顿大约半秒。库比卡和罗斯博格稳守第三和第四位。马萨被逐渐甩开。阿隆索在第13圈和14圈连续超过德拉罗萨和巴里切罗,升至第八位。
韦伯在第15圈T1超过马萨,但是在接下来的直道就被汉密尔顿超过。迈凯轮的“失速尾翼”发挥出奇效。韦伯在入弯时迟刹车试图反超,但是刹车太迟冲出赛道。汉密尔顿也被干扰,导致马萨渔翁得利回到第五位。而韦伯名次降至第八,位于阿隆索身后。
第20圈,维泰尔领先巴顿4.6秒,库比卡和罗斯博格继续排名三、四位。马萨被汉密尔顿和阿隆索追到车尾,韦伯也逐渐赶了上来。第21圈,汉密 尔顿在T1超越马萨,马萨欲在T3反超,却阻挡了队友阿隆索。阿隆索被马萨挤出正确线路,反而被韦伯超过。一番龙虎斗之后,头车维泰尔和第八位的阿隆索之 间只有14秒距离。
从第25圈开始,第四位的罗斯博格到第八位的阿隆索,五辆赛车连成一串。第26圈,汉密尔顿率先超过罗斯博格。而领先的维泰尔在T13失控冲进 沙地退赛了!维泰尔在没有受到任何威胁的情况下失控,无线电通话信息显示是刹车失灵。迈凯轮车手巴顿成为领先者,库比卡第二,汉密尔顿第三。罗斯博格继续 排名第四。韦伯第二次超过马萨,升到第五位。阿隆索回到队友身后排名第七位。韦伯在第32圈进站换了一套新的软胎,他选择的是与舒马赫相似的多次进站策 略。随后两圈罗斯博格和汉密尔顿也进站换胎。
没有进站的巴顿、库比卡、马萨和阿隆索排名前四。汉密尔顿降至第五。韦伯利用这次进站超过罗斯博格。印度力量车手里尤兹悄悄上到第八位。韦伯换 上新胎后连续冲出两个最快圈速,疯狂追击汉密尔顿。汉密尔顿在一个右弯失误被韦伯超过,但是他在接下来的左弯迅速反超,第二次羞辱了主场作战的韦伯。
战至40圈,巴顿领先库比卡/马萨/阿隆索13-15秒。汉密尔顿和韦伯落后17-20秒,拥有新胎的他们以每圈快2秒的优势疯狂追击。排名第 七的罗斯博格逐渐掉队。迈克尔-舒马赫排名第12位,41岁的七冠王被20岁的阿圭苏阿里压制了半程比赛。第45圈,库比卡/马萨/阿隆索与汉密尔顿/韦 伯之间只有不到10秒,迈凯轮车队告诉汉密尔顿两台法拉利不会再进站了,他们在第6-8圈换上的超软胎性能明显下降。第49圈,汉密尔顿和韦伯追上马萨和 阿隆索。
最后10圈,汉密尔顿向阿隆索发起进攻,但是超越两届世界冠军并不简单。汉密尔顿尝试了几圈后逐渐放缓脚步,韦伯和罗斯博格都跟到了后面。倒数 第三圈,阿隆索与汉密尔顿的对抗中两车同时急刹车。韦伯躲闪不及追尾汉密尔顿,两位车手还能返回赛道,但韦伯需要进站更换前翼。
最终巴顿利用第6圈大胆的轮胎策略为迈凯轮车队拿到本赛季首场胜利。库比卡出人意料的获得第二。马萨、阿隆索和罗斯博格分获第三到第五位。汉密尔顿最终名列第六。第七到第十位分别是里尤兹、巴里切罗、韦伯和舒马赫。
F1澳大利亚站正赛成绩:
|
事故频发安全车出动是澳洲GP标签
经历了巴林站的枯燥乏味后,澳大利亚大奖赛果然没叫人失望,阿尔伯特公园赛道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戏剧性。排位第4的巴顿最终拿下了加盟新东家迈凯轮之后的首个分站冠军,当天的夺杯也是巴顿继去年土耳其站之后,时隔9个多月再度站上领奖台最高处。巴顿的迈凯轮姻缘一直以来争议不断,就连F1总裁伯尼-埃克莱斯顿都亲口认定“他肯定搞不定汉密尔顿!”可去年的澳洲冠军始终坚信自己不会步当年阿隆索的后尘,阿尔伯特公园见证了卫冕冠军巴顿的车技与策略。在红牛车队饱受厄运困扰掉链子后,巴顿联手队友汉密尔顿,与阿隆索、马萨效力的法拉利车队上演了一出久违的“红银大战”。排位第9的库比卡以及排位第5的马萨分居亚军和季军,光是看这一结果,便不难想见比赛之“精彩”。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拜一场历时不长的小雨所赐,且就发生在正赛开始前。
阿尔伯特公园赛道相对较窄,起步后的一号弯角常常都有故事发生,今年也不例外。阿隆索在丢掉第3的发车位置后,他的F10与旁边巴顿的赛车有所 接触,导致翻转倒置于赛道上,从而掉至最末,而受这次意外牵连的还有车王舒马赫,后者赛车的前鼻翼松脱,不得不进站更换。同一圈,小林可梦伟驾驶着受损的 赛车在6号弯处撞上防护墙,祸及霍肯伯格、布埃米等一并退赛。安全车宣告出动。而这些仅仅都只是插曲。
澳大利亚大奖赛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下雨阶段。首先带来混乱的是起步碰撞。由于巴顿与阿隆索的碰撞,导致后者降到了最后一名。马萨的快速起步让其从第5跻身第2,率先打破了“红牛阵”。迈凯轮的巴顿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第7圈率先就更换了软胎,从此也为夺冠奠定了基础。虽然在出站后,巴顿一度于三号弯出现了打滑,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一 决定造就了他最终获得冠军的唯一机会。赛后惠特马什对巴顿的果断决定赞赏有加,而事实上,这在上赛季英国人还是布朗车队车手时便有所前例。巴顿的这一决定显示出“姜还是老的辣”,但是车队批准车手的决定也是勇气可嘉。不过我相信车队的衡量标准是:纵使车队维修间掌握了进站策略,但是有时车手的感觉更为准确,因为毕竟他们是真正驾驶赛车奔驰在赛道上。但是经验的累积还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天气带来了场上的不确定性,甚至有车队担心不久还会降雨,因此,车队从雨胎到软胎的过度并不分明,因此也再次造成场上排位的变化。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红牛车队就更换干胎方面便属于后下手的,领先者维特尔换胎最晚,由于其领先优势较大,没有受到太大干扰,反而晚一圈的韦伯则从原先的第2掉至第 6。只是,让红牛车队更郁闷的还在后面,在领跑了26圈之后,维特尔的赛车突然冲出了赛道,并很快被了解乃是左前刹车出现了问题。连续第二站,德国小将轻 易到手的杆位再次没能换回实在的分数。而这也直接成全了巴顿的冠军。
另一方面,巴顿之于轮胎的良好驾驭也对他最终夺冠有所帮助。一套“软胎”从第7圈坚持到第58圈,确保了他的领先位置无人能威胁。想知道什么是费胎型车手,去看看汉密尔顿和阿隆索就对了,不过若说到保养轮胎的范本,现役车手中可就非巴顿莫属了。在正赛的前六名中,除了殿后 的汉密尔顿是二停外,其余的都不约而同地尝试了一停,而且还都尝试成功了。实际上,这完全是一个相互牵制的结果,首先吹响号角的不是巴顿,却是阿隆索。“我觉得轮胎没有问题,完全可以坚持到比赛结束。”比赛进行到第37圈时,阿隆索通过车队广播反馈出了这一信息。尽管他的对话方是法拉利工作人员,但因为广播信息是向所有车队公开的,此时已在领跑的巴顿自然也就获知了。整场比赛,汉密尔顿、韦伯和不幸退赛的维泰尔都曾刷新最快圈速,但巴顿却大部分时候都保持在自己的节奏上不温不火,跑好自己的,“远离”最快圈速。 “我没想过要再去换一套轮胎,只要有可能,我们会用一套轮胎来跑完比赛。我的速度并不快,因为一旦加速,轮胎磨损就会加重。”别指望在巴顿身上琢磨出拼命 三郎的影子,出道至今,这个英国人的驾驶风格就一直以稳定为主。这种调调在其落后必须奋起反击时难免会让人抓狂,但轮到正赛的场合却恰好适用。
不可否认,迈凯轮的汉密尔顿是第二阶段的主角。他因起步碰撞、小林可梦伟撞车、法拉利内战、韦伯犯错等诸多原因,从第11位发车,一度进到第5。他超越马 萨的举动也让迈凯轮车队十分开心,但汉密尔顿的第二次进站也导致第三阶段的碰撞。汉密尔顿对两停战术不满后,曾在无线电中冲着车队咆哮:“是谁的主意让我进站的,超级烂的点子(Whose call was it to bring me in? Fricking terrible idea!)。”他赛后表示,如果不是安排两次进站,他就不会冒这么大风险超车。汉密尔顿也对车队让他多进一次站多换一次胎的策略不甚理解,然而站在车队的考虑角度,自是觉得这样万无一失,且汉 密尔顿在后面的比赛中拥有超越阿隆索的机会却最终未果,本身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路易斯-汉密尔顿赛后自称澳大利站是其职业中的最佳比赛之一。英国人在赛后批评车队两停的战术是失败的,否则他将以更好的成绩完赛。比赛结束阶段,汉密尔顿已经通过无线电批评过车队的战术。而现在,他依旧确信车队决定两停是失误的。他不明白,为什么前8名车手中只有自己换了两次胎?“我之前的所有车手都是使用的一停,而我却因为一些原因采用两停。”英国人抱怨道。
韦伯与汉密尔顿纠缠
但是赛后轮胎供应商普利司通竞赛轮胎发展总监滨岛裕英(Hirohide Hamashima)从专业的视角指出,迈凯轮在澳洲站让汉密尔顿采用两停战术是完全正确的,而且是必须的!他指出,事实上包括汉密尔顿和红牛车队的马克-韦伯都必须采用两停。因为在他俩进站之前,他们的第一套干胎几乎报废了,轮胎已接近寿命边缘。滨岛裕英是根据对回收的轮胎进行专业分析后作出的判断——“他们必须是两停。” 日本人还反映事实上冠军得主简森-巴顿的轮胎也极度危险。简森-巴顿是澳洲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英国人在第六圈第一个进站换上了干胎。这意味着他的那套干胎足足坚持了52圈。滨岛裕英最后披露,在所有采用1停的车手中,阿隆索的轮胎保护的最好。在比赛结束后,其轮胎依旧处于非常好的状态。
阿隆索在墨尔本为TIFOSI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比赛。从P3起步的西班牙人在开局失利的情况下,驾驭跃马从22位一路狂追至队友菲利佩-马萨身后;并依靠出色的防守能力,成功的抵挡了轮胎明显占优的汉密尔顿近10圈的疯狂攻势。而他的队友菲利佩-马萨则以平稳的发车第三名完赛;创造了个人在该赛道的最佳战绩。
对法拉利来说,第3和第4已经是可以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若然不是阿隆索在第一个弯角即发生意外,以及马萨在进站环节被库比卡超越,当更好才 是。而马萨也因为到底没有让队友在比赛中超过,从而为自己赢得了领奖台上的一席之地。相较之下,阿隆索在本站比赛的表现显然更叫人称道,尽管开始便落到最 后,西班牙人却以最快的速度赶上了领先集团。而在最后防守汉密尔顿的过程中,阿隆索也完成了看上去很难完成的任务。被密尔顿逼得快喘不过气的阿隆索,虽然一度在13号弯角锁死了轮胎,走线 也大了,眼看就要被小汉反超,却不料急于超越的韦伯帮了他一个大忙,以此得益于汉密尔顿身后的韦伯,也致使后两人发生接触。可是,我觉得阿隆索可能赛后会心里不平衡地想:明明自己比队友快,但为何就是超不过去?澳大利亚人从后面给了小汉一下,二人均失速于赛道,放了阿隆索一马。汉密尔顿最终落到了罗斯伯格之后排名第6。
令人惊讶的是,前F1车手,现BBC评论员马丁-布伦德尔(Martin Brundle)认为,既然法拉利以争夺总冠军为目标,就理当抓住一切得分积分。在的澳大利亚站上。法拉利应当运用车队指令,下令马萨让放积分领 先的队友阿隆索到前面去争取更好的成绩。布伦德尔认为,如果这样做,阿隆索至少可以获得亚军!“车队指令(Team orders)”一直是F1车队与FIA冲突不断的灰色地带。而法拉利堪称是使用车队指令最频密的车队。无疑,法拉利在过去有过使用车队指令的历史,从舒马赫与巴里切罗搭档,到马萨与莱科宁(上海站)配对都曾出现过。但是多梅尼卡利在墨尔本受访时却表示,车队指令已经成为了法拉利的历史。我则认为,车队指令在不考虑到车手的情况下是可行的。车队参与F1的目的就是为了赢得车队总冠军,但是车手加盟车队除了为车队尽量争取厂商积分外,为自己赢得车手冠军的反而占了更大的部分,两方面都会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择手段。因为车队指令只有在两辆赛车排名靠前才有实际作用,尤其是今年赛季F1新规则下,分站冠军至第10名依次获得25、20、15、10、8、6、5、3、2、1分,前4名的积分差距扩大到5分,车队指令只会变得更加具争议性。除非车手真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无私精神,否则,这个问题还是会炒地纷纷扰扰的。
另外,在前一天的排位赛里还发生一段小插曲。舒马赫对在排位赛中被阿隆索阻挡感到不满。他在第三阶段排位赛快要结束时速度已经很快,却突然放弃了最后一搏的机会,将车停好后径直走到阿隆索赛车前。德国媒体开玩笑调侃了当时的场景,臆测就冲舒 马赫的手势和阿隆索的神态,就知道车王可不是恭喜西班牙人获得第三名的。事实上,舒马赫指责阿隆索在排位赛阻挡自己。舒马赫对媒体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我想问问他,是否法拉利已经通过无 线电台告诉他,我就在他后面做飞驰圈了,但他给出否定的回答,他只是说看到我有点晚了。”舒马赫最终只获得排位赛第7。七冠王赛后找到阿隆索当面质问,并要求FIA竞赛总监查理-怀丁对此领域规则做出澄清。而阿隆索坚决否认,阿隆索说:“是的,他认为我故意阻挡他的飞驰圈。但那是胡说。我可能没在后视镜里看到他,车队无线电也没有告知。所以我只能在他出现之后才闪开道路。”作为现役车手中唯一击败舒马赫获得过世界冠军的人,阿隆索不仅踩着车王的肩膀,成就了自己的最年轻两届世界冠军伟业,还曾公然指摘舒马赫是F1史上最欠缺体育竞赛精神的车手。两位王者此番的针尖对麦芒,多少也提升了澳大利亚大奖赛的“观赏度”。
被认为是夺冠热门的红牛车队再次无缘分站冠军。排位赛先生的头衔被移交到了红牛车手维泰尔的手里。2010赛季进行了两个分站,他拿了两个杆位,正赛起步后总是一骑绝尘,怎奈机械故障频发,后程乏力。自从他2007年驾驶F1赛车至今,在阿尔伯特公园赛道,这个可怜人还没有哪次完成过比 赛呢!维泰尔在第26圈时因为车轮故障退赛,韦伯最终获得第九。红牛赛车的可靠性令人担忧。第26圈时,领先者维特尔因刹车失灵不战而退,是红牛开赛以来的第二场“杯具”。在赛后,阿尔伯特公园的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但是红牛车队技师们仍然在忙碌着,他们想要知道:是什么问题让维泰尔即将到手的冠军“飞了”。两周前,因为赛车火花塞故障,导致引擎一个缸不工作,令22岁的德国小将已经丢掉了揭幕战巴林站冠军,现在经过车队检查确认:由于赛车颠动,导致一颗螺丝松动,最终引发刹车失灵冲出赛道遗憾退赛。德国《Auto Motor und Sport》报道称:维泰尔的赛车故障出现在左前轮。赛后RB6赛车被推回维修间,包括技师主管摩干(Ian Morgan)、设计大师纽维(Adrian Newey)以及车队领队霍纳尔在内的车队要员,足足对故障赛车检查了15分钟。检查结束后,车队领队霍纳尔疑似是因为进站换胎引发了这种故障,霍纳尔非常遗憾的说:“我们进行了6000多公里的测试,都没有类似状况发生。” 维泰尔则说,“我本可以带着50分前往马来西亚。”
可怜的23岁的维特尔在赛后2天毅然表示,如果有朝一日法拉利前来敲门,他是很难拒绝的。维泰尔本人已经毫无掩饰的表达了对另一支车队——法拉利的向往。维泰尔刚刚在去年8月末和红牛续签了新合同,结束合作至少需要等到2011年年末。客观而言,维泰尔最近几周过的并不开心。德国人接连两站从杆位发车,在一路领跑的情况下因为机械故障错失冠军。红牛RB6是现阶段最快的赛车已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其可靠性问题自RB系列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法拉利车手费尔南多-阿隆索曾在澳洲站之前的一句话耐人寻味:“车快是一回事,能不能赢比赛又是另一回事。”维特尔每次得势(杆位)不得分(冠军),他会自问:如果赛车表现稳定,我可能已经获得50个积分,可是,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另外一个最郁闷应该非韦伯莫属了。对主场作战的澳洲老将来说,这原本是个在同胞面前扬眉的好机会。但真作孽,在比赛的最后一圈当韦伯和汉密尔顿、阿隆索的赛车纠缠成一团时,他没能把握住火候,与汉密尔顿发生追尾,惨兮兮地跌到了第九。澳大利亚人在比赛的结束阶段卷入了一场与汉密尔顿之间的事故。当时的情况是,他正尾随汉密尔顿,向前面轮胎接近寿命终点的阿隆索发起攻击。当比赛还剩3圈结束时,汉密尔顿在一次试探超越阿隆索的过程中,两车火拼晚刹车至极限,导致身后的马克-韦伯躲避不及,追尾汉密尔顿两人双双冲出赛道,阿隆索则扬长而去。这次失误导致汉密尔顿和韦伯最终分别以第六和第九名完赛。韦伯也不明白,RB6堪称赛道围场里最快的赛车,可是作为地头蛇,从 发车第二到最后第第九,自己的本土表现怎么这么差?作为地头蛇,韦伯本该占了天时地利人和,无奈还是天意弄人。除非RB6可靠性问题获得解决,不然以红牛现在现在的情势来看,最快的赛车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冠军。
除了人们已经熟悉的“四大车队”外,赛季前被欧洲车坛誉为本赛季“黑马”的人终于现身——他就是雷诺车队的库比卡。只要有可靠的赛车、正确的战术(只用一次进站),波兰人也会证明自己是可以与“八大金刚”叫板的。库比卡赛后说到。“所以当我看到巴顿使用干胎速度很快后,我就与马萨一起进站了。我们的团队做得非常棒,我们超过了马萨。但是巴顿利用那两圈跑得快多了,他们的直线速度也非常快。那种情况下我没有信心,因为那是我换上干胎后的第一圈,所以我很难挑战巴顿。”比赛的中段,库比卡一度受到来自汉密尔顿的威胁。波兰人密不透风的驾驶线路没能让对手得逞。“我遇到刘易斯(汉密尔顿)的进攻,他逼近的速度非常快,然后他进站了。后来马萨追了上来,我保持住好的速度坚持到了最后。”
此外,里尤兹再次为印度力量赢得了积分,位列第7,老巴排名第8,不走运的舒米终于凭借不懈的努力在最后时刻拿到了最后1分。“四大天王”车队包揽前八的格局,也在第二站就被库比卡、里尤兹和巴里切罗打破了……
在墨尔本,最快的赛车始终还是无法拿到冠军;队友间的竞争越来越充满了火药味;有关赛车设计的问题再次成为围场内的话题……巴顿赛后说的不错,这场雨让电视观众看到了一场好戏,似乎一次进站的战术也没有什么不好,他本人就是一次进站的最大受益者,而且蝉联了澳大利亚大奖赛冠军。但问题是F1每次精彩只能靠老天赏赐吗?显然,澳大利亚站让一切变得有趣起来了。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