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赛道介绍之阿尔伯特公园赛道
赛道档案:
赛道名称 | 阿尔伯特公园赛道 |
| |
单圈长度 | 5.303公里 |
| |
比赛方向 | 顺时针 |
| |
比赛圈数 | 58 |
| |
比赛距离 | 307.574公里 |
| |
圈速记录 | 1分24秒125(2004/舒马赫/法拉利) |
| |
比赛时间 |
| ||
首次练习 | 2010年3月26日09:30 - 11:00 |
|
|
二次练习 | 2010年3月26日13:30 - 15:00 |
|
|
三次练习 | 2010年3月27日11:00 - 12:00 |
|
|
周六排位 | 2010年3月27日14:00 |
|
|
周日正赛 | 2010年3月28日14:00 |
|
|
进站选择 |
| ||
1停 | 29-34圈 |
|
|
2停 | 21-25,35-43圈 |
|
|
3停 | 15-18,29-33,42-47圈 |
|
|
官方网站 | http://www.grandprix.com.au/ |
|
|
赛道介绍:
墨尔本有“花园城市”的美誉,阿尔伯特公园更是风景如画,墨尔本赛道是环绕公园飞奔而去,所以在F1的16站比赛中,这站比赛的沿途风景是最漂亮的,阿尔伯特公园也被称为全世界最美的赛车场地。由于墨尔本赛道是由公园改建的,观众与赛道的距离也特别近,因此临场感受尤其强烈,再加上观众可以步行绕赛道外围,感受不同地点的震撼,更是其他赛道所望尘莫及的。
墨尔本的阿尔伯特公园赛道开始举办澳大利亚第一场F1大奖赛是在1996年,它是替换下德来得(Delaide)赛道成为澳大利亚大奖赛举办地的,并且从那个时候起,年度赛季F1大奖赛的开幕战也转移到了这里。不过在墨尔本举办大奖赛并不顺利,每年都有民众抗议活动在阿尔伯特公园中举办,然而随着比赛每年的进行,抗议的民众也越来越少了。
墨尔本的阿尔伯特公园赛道属于街道赛场,赛道被安排在市区的阿尔伯特公园内的临时街道赛车场举行。由于赛道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的市中心,所以每年都吸引着众多车迷前来观战。不可否认,阿尔伯特公园赛道世界上最好的赛道之一。这条赛道整体布局相当流畅,没有常规街道90度的弯角阻减赛车的速度,不管是从结构布局上来说还是从赛道的安全保障来说,该赛道都树立了高的标准。赛道沿着公园湖面顺时针行驶,风景非常优美,所有的车手都非常喜欢这条赛道。自从1996年以来,F1每年都在此举行赛事。
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阿尔伯特公园就已经开始承办汽车比赛,其中包括著名的澳大利亚国际汽车大奖赛。。在正式比赛中,车手需要绕着这个类似于头发夹的赛道跑58圈。
自1996年正式成为F1赛道以来,每年的首站比赛就格外为车迷所期待,由于各队都是第一次亮相,因此看点也就格外多,新赛车、新车手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另外每年F1的首站都确定在澳大利亚进行,所以车手期待能够在墨尔本取得开门红。
阿尔伯特公园赛道弯道:1、琼斯(Jones);2、伯布拉布汉姆(Brabham);3、怀特弗德(Whiteford);4、阿尔伯特路(Albert Road);5、劳达(Lauda);9、克拉克(Clark );12、怀特(waite);13、希尔(Hill);14、阿斯卡里(Ascari);15、斯图尔特(Stewart);16、普罗斯特(Prost)
赛道特性:
赛车通过起跑点以全油门向第1个弯道冲去,进弯前由时速6档286km/h刹车减挡至3档123km/h通过1、2号弯道,弯角顶点最大G值为2.7;随后再全油门加速,到进入第3个弯之前可达6挡275km/h,然后大脚刹车减速到3档143km/h通过第3弯,再稍踩油门,在3档138km/h~4档201km/h之间游动,通过第4、5弯道,接着加速到5档270km/h通过第6弯,马上大脚刹车至2档106km/h通过第7弯,弯角顶点最高G值为2,接着全油门通过5档251km/h的第8高速弯,弯角顶点最大G值为2.4,在进入第9弯之前可达5档276km/h;通过弯道后继续全油门飙到6档294km/h,稍松油门以3档167km/h通过第11、12弯,弯道顶点最大G值为3.2;再继续冲到6档284km/h的第13弯,大脚刹车减速至2档125km/h通过,稍加油门之后以3档143km/h的速度通过第14弯,接着在小段的加速后再减速到2档83km/h过第15、16弯,最后全油门冲过终点。
由于是街道赛车场因此它有很多弯道和弧道,而且这些弯道的入口也是颇崎岖。这里需要很多下压力,而众多的弯道也令轮胎损耗增大。车手从发车位置出发,沿着墨尔本湖顺时针行走,途中还可以欣赏阿尔伯特公园美丽的风光,所以几乎每名F1车手都喜欢在这里比赛。
在这一站的大奖赛中,汽车的可靠性比在任何别的分站赛中都显得重要。一些缓弯道(例如琼斯、克拉克、阿斯卡里、或普罗斯特)要求赛车由特别好的抓地性能和优秀的牵引力。这些U行弯道 要求在二档或三档的速度下进行处理。而Whiteford, Lauda 和Waite这几处弯道则要求赛车有最优化的空气动力平衡系统。赛道的某些区域会有崎岖不平,要求车手充分 考虑到赛车的弹簧和减震系统。
由于该赛道常年对外开放,因此赛道会显得比较滑,尤其是在星期五的时候。这就可能在自由试车过程中导致赛车旋转。该赛道对轮胎的磨损比较轻微。超车的最好位置是在冲刺直道上。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在澳大利亚的第一站比赛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着整个赛季的冠军走势。在8次中有5次,澳大利亚站的赢家最后成为了全年度的总冠军。
技术要求:
刹车系统。赛道对赛车的刹车系统考验极大,而墨尔本的高温又给这样的考验“火上浇油”。赛车往往要从300公里以上的时速直接进入一段低速区,频繁的刹车导致冷却系统成为车队优先的考量对象,而刹车区域赛道表面的颠簸也要求赛车的调校取向更为柔和。
平衡系统。阿尔伯特公园赛道拥有很多短直道(赛车将达到300公里/小时,甚至更高的速度,70%的赛道,车手将以最高速度进行驾驶),同时赛道也点缀有16个慢、中速弯道。整个比赛中,车手将需要进行将近3500次的变速。所以,赛车出弯时的扭矩,平衡系统,充沛的变速箱以及刹车时的稳定性,都是能否在澳大利亚大奖赛获得胜利的关键要素。
F1澳大利亚站历年成绩榜
年份 | 日期 |
| 赛道 | 杆位 | 冠军 | 最快圈速 |
2009 | 03-29 |
| 阿尔伯特公园 | 罗斯伯格(威廉姆斯)1:27.706 | ||
2008 | 03-16 |
| 阿尔伯特公园 | 科瓦莱宁(迈凯轮)1:27.418 | ||
2007 | 03-18 |
| 阿尔伯特公园 | 莱科宁(法拉利)1:25.235 | ||
2006 | 04-02 |
| 阿尔伯特公园 | 巴顿(本田) | 阿隆索(雷诺) | 莱科宁(迈凯轮)1:26.045 |
2005 | 03-06 |
| 阿尔伯特公园 | 费斯切拉(雷诺) | 费斯切拉(雷诺) | 阿隆索(雷诺)1:25.683 |
2004 | 03-07 |
| 阿尔伯特公园 |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1:24.125 |
2003 | 03-09 |
| 阿尔伯特公园 |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 库塔哈德(迈凯轮) | 莱科宁(迈凯轮)1:27.724 |
2002 | 03-03 |
| 阿尔伯特公园 | 巴里切罗(法拉利) |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 莱科宁(迈凯轮)1:28.541 |
2001 | 03-04 |
| 阿尔伯特公园 |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1:28.214 |
2000 | 03-12 |
| 阿尔伯特公园 | 哈基宁(迈凯轮) |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 巴里切罗(法拉利)1:31.481 |
1999 | 03-07 |
| 阿尔伯特公园 | 哈基宁(迈凯轮) | 埃尔文(法拉利) | 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1:32.112 |
1998 | 03-08 |
| 阿尔伯特公园 | 哈基宁(迈凯轮) | 哈基宁(迈凯轮) | 哈基宁(迈凯轮)1:31.649 |
1997 | 03-09 |
| 阿尔伯特公园 | 维伦纽夫(威廉姆斯) | 库塔哈德(迈凯轮) | 弗伦岑(威廉姆斯)1:30.585 |
1996 | 03-10 |
| 阿尔伯特公园 | 维伦纽夫(威廉姆斯) | 达蒙·希尔(威廉姆斯) | 维伦纽夫(威廉姆斯)1:33.421 |
1995 | 11-12 |
| 阿德莱德赛道 | 达蒙·希尔(威廉姆斯) | 达蒙·希尔(威廉姆斯) | 达蒙·希尔(威廉姆斯)1:17.943 |
1994 | 11-13 |
| 阿德莱德赛道 | 曼塞尔(威廉姆斯) | 曼塞尔(威廉姆斯) | 迈克尔·舒马赫(贝纳通)1:17.140 |
1993 | 11-07 |
| 阿德莱德赛道 | 塞纳(迈凯轮) | 塞纳(迈凯轮) | 达蒙·希尔(威廉姆斯)1:15.381 |
1992 | 11-08 |
| 阿德莱德赛道 | 曼塞尔(威廉姆斯) | 杰哈德·伯格(迈凯轮) | 迈克尔·舒马赫(贝纳通)1:16.078 |
1991 | 11-03 |
| 阿德莱德赛道 | 塞纳(迈凯轮) | 塞纳(迈凯轮) | 杰哈德·伯格(迈凯轮)1:41.141 |
1990 | 11-04 |
| 阿德莱德赛道 | 塞纳(迈凯轮) | 尼尔森·皮奎特(贝纳通) | 曼塞尔(法拉利)1:18.203 |
1988 | 11-13 |
| 阿德莱德赛道 | 塞纳(迈凯轮) | 普罗斯特(迈凯轮) | 普罗斯特(迈凯轮)1:21.216 |
1987 | 11-15 |
| 阿德莱德赛道 | 杰哈德·伯格(法拉利) | 杰哈德·伯格(法拉利) | 杰哈德·伯格(法拉利)1:02.416 |
1986 | 10-26 |
| 阿德莱德赛道 | 曼塞尔(威廉姆斯) | 普罗斯特(迈凯轮) | 尼尔森·皮奎特(威廉姆斯)1:20.787 |
1985 | 11-03 |
| 阿德莱德赛道 | 塞纳(莲花) | 科科·罗斯伯格(威廉姆斯) | 科科·罗斯伯格(威廉姆斯)1:23.758 |
澳大利亚站数据统计
排名 |
| 车手 | 夺冠次数 | 排名 | 车手 | 杆位次数 | 排名 | 车手 | 最快圈速次数 |
1 |
| 迈克尔-舒马赫 | 4 | 1 | 埃尔顿-塞纳 | 6 | 1 | 迈克尔-舒马赫 | 5 |
2 |
| 大卫-库特哈德 | 2 | 2 | 迈克尔-舒马赫 | 3 | 2 | 基米-莱科宁 | 4 |
2 |
| 埃尔顿-塞纳 | 2 | 2 | 米卡-哈基宁 | 3 | 3 | 达蒙-希尔 | 2 |
2 |
| 达蒙-希尔 | 2 | 2 | 尼格尔-曼塞尔 | 3 | 3 | 杰哈德-博格 | 2 |
2 |
| 杰哈德-博格 | 2 | 5 | 雅克-维伦纽夫 | 2 | 5 | (老)尼尔森-皮奎特 | 1 |
2 |
| 阿兰-普罗斯特 | 2 | 5 | 简森-巴顿 | 2 | 5 | 鲁本斯-巴里切罗 | 1 |
7 |
| 吉安卡洛-费斯切拉 | 1 | 7 | 刘易斯-汉密尔顿 | 1 | 5 | 费尔南多-阿隆索 | 1 |
7 |
| 基米-莱科宁 | 1 | 7 | 基米-莱科宁 | 1 | 5 | 海基-科瓦莱宁 | 1 |
7 |
| 刘易斯-汉密尔顿 | 1 | 7 | 鲁本斯-巴里切罗 | 1 | 5 | 米卡-哈基宁 | 1 |
7 |
| 费尔南多-阿隆索 | 1 | 7 | 杰哈德-博格 | 1 | 5 | 雅克-维伦纽夫 | 1 |
7 |
| 米卡-哈基宁 | 1 | 7 | 达蒙-希尔 | 1 | 5 | 中岛悟 | 1 |
7 |
| 蒂耶里-布特森 | 1 | 7 | 吉安卡洛-费斯切拉 | 1 | 5 | 尼格尔-曼塞尔 | 1 |
7 |
| 尼格尔-曼塞尔 | 1 |
| |
| 5 | 科克-罗斯伯格 | 1 |
7 |
| 科克-罗斯伯格 | 1 |
| |
| 5 | 阿兰-普罗斯特 | 1 |
7 |
| (老)尼尔森-皮奎特 | 1 |
| |
| 5 | 海因策-哈罗德-弗伦岑 | 1 |
7 |
| 艾迪-埃尔文 | 1 |
| |
| 5 | 尼克-罗斯伯格 | 1 |
7 |
| 简森-巴顿 | 1 |
|
|
|
|
|
|
车队统计
排名 | 车队 | 夺冠次数 | 排名 | 车队 | 杆位次数 | 排名 | 车队 | 最快圈速次数 |
1 | 迈凯轮 | 9 | 1 | 迈凯轮 | 9 | 1 | 法拉利 | 7 |
2 | 法拉利 | 7 | 2 | 法拉利 | 6 | 1 | 迈凯轮 | 7 |
3 | 威廉姆斯 | 5 | 2 | 威廉姆斯 | 6 | 1 | 威廉姆斯 | 7 |
4 | 雷诺 | 2 | 4 | 本田 | 1 | 4 | 贝纳通 | 2 |
5 | 贝纳通 | 1 | 4 | 雷诺 | 1 | 5 | 雷诺 | 1 |
5 | 布朗GP | 1 | 4 | 莲花 | 1 | 5 | 莲花 | 1 |
| | | 4 | 布朗GP | 1 | | |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